2007年9月,全国平均气温为16.8℃,较常年同期(16.0℃)偏高0.8℃。其中,北京9月区域平均气温为195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高;河北、内蒙古、辽宁为次高。全国平均降水量为67.9mm,接近常年同期(66.2mm)。月内,强台风韦帕登陆浙江,浙苏闽鲁等地受灾;东北西部及内蒙古东部干旱持续发展;云南、广西等地遭受局地暴雨洪涝灾害;北方部分地区遭受初霜冻灾害;南方部分地区出现低温阴雨天气。
1 天气概况 1.1 降水9月,全国平均降水量为67.9mm,接近常年同期(66.2mm)。月降水量,东北东南部、江淮东部、江南大部、华南大部、西南东部以及山东东南部、陕西西部、甘肃东部等地有100~200mm,浙江东部、江苏东北部以及广东西南部、云南南部的局部地区和海南大部有200~400mm;东北西部、华北北部及河南大部、湖北东部、内蒙古、甘肃西部、青海西北部、新疆、西藏西部等地不足50mm;全国其余大部地区降水量在50~100mm之间(图 1)。
与常年同期相比,东北东南部、华北中南部、黄淮东部、江淮东部、江南东部、西北大部及湖南中部、江西西部、广西大部、内蒙古西部、西藏西部等地偏多3成至2倍,局部偏多2倍以上;东北西部、黄淮中部和西部、江汉及内蒙古东部和中部、四川西北部、福建东部、广东南部、北疆大部等地偏少3~5成,部分地区偏少5~9成;全国其余大部地区降水量接近常年同期(图 2)。
9月,全国平均气温为16.8℃,比常年同期(16.0℃)偏高0.8℃。东北大部、华北北部以及内蒙古大部、山东中部和东部、江苏大部、浙江东北部、青海南部、新疆北部和东部、西藏中部、上海等地月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1℃以上,其中内蒙古中东部、吉林西部、河北北部、北京等地偏高达2~4℃;贵州东南部、广西西北部、云南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偏低1~2℃;全国其余大部地区接近常年同期(图 3)。北京9月区域平均气温为195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高;河北、内蒙古、辽宁为历史同期次高值。
从北半球9月500hPa平均位势高度场(图 4)及其距平场(图 5)分析得到如下特征:
9月北半球极涡呈现带状分布,在极地附近中心唯一,且位置偏向西半球;中心强度为5360gpm,与常年同期接近。
2.2 亚欧中高纬以纬向环流为主9月中高纬度环流呈多波型分布。欧亚大陆地区,槽脊平缓,以纬向环流为主。东亚大槽较常年偏弱,对应40gpm左右的正距平(图 5)。贝加尔湖附近亦主要为槽区所控制。欧洲西部的槽区位置及强度与往年相当。整个欧亚大陆高压脊区不明显,西风带平直。这种环流配置下,影响我国的冷空气强度偏弱,且位置偏北。
2.3 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强偏西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较常年同期面积偏大,且强度偏强,这在图 5中表现为西北太平洋上存在排列成带状的三片正距平区域。副高脊线的位置与常年同期接近,而西伸脊点则明显偏西于往年,这有利于生成的台风在我国沿岸登陆,并有利于洋面的水汽向我国大陆地区的输送。
3 环流演变与我国天气9月上旬前期亚欧大陆中高纬由两槽一脊的形势转为三槽两脊控制,槽脊的经向度不大,脊前不断有低槽东移南下,由于海上强热带风暴的作用,副高位置偏东且强度偏弱,而影响我国的低槽到达的位置偏南。受上述系统影响,我国中部、东部及南部出现连续降水。随后,环流发生调整,亚欧中高纬地区以短波槽脊活动为主。9月上旬后期,原位于海上的高空低涡移入东北,强度有所加强,给东北带来连续降水。而南支槽也比较活跃,从青藏高原东移的冷空气与西南暖湿气流交馁,造成我国西南、西北地区东部、江南西部、华南等地出现大范围降水。
9月中旬前期,影响新疆的冷空气开始东移南下,给我国中部和东部等地带来了降水和降温天气。华南、江南南部受到大陆高压的影响,降水相对较弱。而位于西西伯利亚的低槽开始分裂并随主体东移南下,其伴随的冷空气是9月中旬后期影响我国的主要天气系统之一。而在9月中旬旬末,今年第13号强台风在浙江登陆,强度减弱为强热带风暴,并继续向北移动影响我国。受上述系统影响,我国中部、东部和东北部等地先后出现降水天气,其中,西北地区东部、西南地区大部、华北、内蒙古、东北地区等地出现小到中雨,局地大到暴雨,而浙江、安徽、江苏、山东等地出现大到暴雨,局地大暴雨。
9月下旬前期,贝加尔湖附近高空形成切断低压,形势比较稳定。我国大部处在高气压控制之下,降水较少。受到今年第14号热带风暴的影响,江南、华南等地出现小到中雨,部分地区出现大到暴雨,局地大暴雨。9月下旬后期,原位于贝加尔湖附近的低压减弱东移,伴随冷空气自西向东影响我国,带来降温和降水。而副热带高压有所加强并西伸,控制了我国东南部地区,使这里出现高温少雨天气。
4 主要降水过程 4.1 概况本月有11次主要降雨过程,具体情况见表 1和表 2,其中强降雨过程主要集中于8月31日—9月4日、6—10日、17—19日、22—26日。
9月16—20日,受高空槽及台风等系统的影响,我国北方地区出现明显降水天气过程。16日08时,500hPa高空低槽位于巴尔喀什湖至新疆东部一带(图 6),其对应地面冷锋已到达内蒙古西部、甘肃中部至青海北部一带,锋后冷高压中心强度1025hPa。从850hPa风场分析来看,暖湿水汽主要来自北部湾及东海海域,与冷空气交汇在西北地区东部一带,产生小到中雨。17日08时,高空低槽伴随冷空气继续向东移动,地面冷锋移至华北中部、黄淮中部偏西地区,850hPa在山西北部有低涡形成,低涡的存在加强了低层辐合上升运动。这种形势下,来自渤海与黄海的水汽与冷空气交汇在华北等地,产生中到大雨,局地暴雨的天气。18日08时,高空的三支低槽对应地面冷空气分股影响我国。前面提到的冷锋继续向东南移动至华北东部、山东中部、安徽西北部一带。另一股冷空气前锋到达东北地区西部。从850hPa风场分析,自渤海、黄海向东北地区的水汽输送通畅,在冷暖空气共同作用下,东北地区东南部出现大到暴雨天气。受今年第13号超强台风外围云系及冷空气的共同影响,江南东部、黄淮东南部出现大到暴雨,部分地区大暴雨,局地特大暴雨天气。19日08时,冷空气前锋到达东北地区东部至山东北部一带。今年第13号强台风19日2时30分已经在浙江登陆,强度减弱为强热带风暴,并继续向北移动,受其影响,黄淮东部、江南东部出现大到暴雨,部分地区大暴雨天气。20日08时,此次过程的冷空气影响基本结束。第13号热带风暴移至黄海中部海面,其外围云系给山东东部、东北地区东南部等地带来了大到暴雨天气。随后,热带风暴减弱消失,降水也趋于结束。
今年第13号台风韦帕于9月19日2时30分在浙江省苍南县霞关镇登陆,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14级(45m·s-1),为强台风。登陆后,强度迅速减弱,19日11时减弱为热带风暴,20日停编。台风韦帕具有发展迅速、强度强、范围大、路径西折、风大雨强等特点。台风韦帕是今年以来登陆我国大陆的最强台风,和2005年台风麦莎、2004年台风云娜的强度相当。受台风韦帕及其减弱的低压环流和冷空气的共同影响,福建和浙江的东部沿海、上海等地出现8~11级、阵风13~15级的大风;台湾、福建、浙江、上海、安徽、江苏、山东等11个省(市)出现暴雨或大暴雨。17—21日,江淮和江南的东部、东北东南部及山东东部等地降水量普遍超过50mm,其中浙江东部、江苏北部、山东东南部及上海等地降水量达100~200mm(浙江永嘉326.8mm、临海322.8mm、温岭315.2mm、平阳305.0mm)。
今年第14号热带风暴范斯高于24日在海南省文昌市昌洒镇沿海登陆,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有8级(20m·s-1)。受“范斯高”及其外围云系的影响,23—26日,广东东南部以及海南等地降雨量有50~100mm,海南西部超过100mm,琼中地区的黎母山林场达239.4mm。
5.2 东北西部及内蒙古东部干旱持续发展东北西部及内蒙古东部自6月以来降水持续偏少。9月,上述地区降水量不足20mm,较常年同期偏少5~9成;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2~4℃,局部偏高4℃以上;持续少雨和气温偏高使得干旱持续发展,森林火险气象等级高。另外,新疆北部局部地区由于降水不足,旱象露头。
9月中旬,内蒙古中部和河北北部出现明显降水过程,前期存在的干旱得到缓和。
5.3 云南、广西等地遭受局地暴雨洪涝灾害9月,云南、广西、四川、贵州、浙江、西藏等地的部分地区出现阶段性强降水天气,局部地区遭受暴雨洪涝或泥石流、山体滑坡等灾害。
5.4 北方部分地区遭受初霜冻灾害9月中旬后期到下旬,受较强冷空气影响,我国北方部分地区出现较强降温天气过程,东北北部和西部及内蒙古大部、北疆等地降温幅度一般在10℃以上,其中黑龙江西北部、北疆等地达15~18℃。这次降温过程强度大、范围广,部分地区遭受初霜冻害,其中黑龙江、内蒙古、甘肃、西藏、新疆等省(区)部分地区的农作物生长受到一定影响。
5.5 南方部分地区出现低温阴雨天气9月上中旬,我国江南、华南及西南东部地区出现持续阴雨天气,阴雨日数一般有8~12天,其中西南东部部分地区达12~18天;同期江南大部、华南北部、西南东部气温较常年同期偏低1℃以上,其中贵州中东部偏低2~3℃,江西、湖南、贵州三省9月上旬区域平均气温均为195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低。持续低温阴雨天气对作物生长产生一定不利影响。